102张经典野外地质实拍图,总有你想看却没看到的!

更新日期:2018-11-06来源: 浏览次数:3358次

01

倾斜向斜




02

逆冲推覆作用形成的褶皱




03

发育一系列正断层


蓝色的侏罗系地层,红色为三叠系地层



04

正断层中可见断层泥




05

大型正断层


图示的断层面为非粘性的



06

非固结砂岩中的剪切带




07

包卷层理


泥岩与灰岩互层的剖面中间,发育小规模的包卷层理。常见的成因解释有两种:一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二是孔隙水的泄水作用。



08

叠瓦状排列的砾石


砾岩中的砾石为花岗岩,大小参差不齐,呈叠瓦状排列,砾石的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的上游。



09

长条状印模


砂岩底部发育长条状印模,沉积物在固结过程中,上覆密度较大的沉积物不均匀地压入

下伏密度较小的沉积物内,结果在上覆岩层底面产生朝下的圆弧突起。突起指示下伏地层方向。



10

花岗闪长岩中的砂岩捕掳体


捕掳体呈角砾状,砂岩的层理结构清晰。



11

不整合面与底砾岩


图中发育多期底砾岩。底砾岩常见于不整合面之上,下部为冲刷面。砾石磨圆度高,分选好。



12

软沉积变形


底部为细粒砂岩,发育平行层理,其上沉积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在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固结过程中,砂质沉积物又快速沉积其上,形成了底辟和火焰状构造。



13

褶皱中的石香肠构造


图示暗色岩层为褶皱弯曲的标志层,左下角可见标志层分隔排列。



14

石香肠和劈理


红色砂岩层发生形成石香肠,黄色泥岩层发育劈理。



15

流体沿着断层面浸染了断层面内的岩石




16

逆断层在断层面附近引起的形变




17

断层形成的裂缝被矿脉充填




18

断层错断褶皱




19

复杂褶皱


浅色厚层为粗粒砂岩,暗色薄层为泥页岩。



20

逆断层




21

断层面附近发育的复杂断裂




22

劈理折射


劈理穿过不同能干性的岩层时,劈理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大,在软弱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小。图示浅色的砂岩属于强硬层,几乎不发生发劈理,暗色的泥岩属于软弱层,劈理高度发育。



23

断层面的擦痕和阶步


岩体发生错断后有明显位移,接触面也会断层滑动中留下粗糙不平的擦痕,沿着断层面会有方解石等矿物沿滑动方向呈纤维状生长,然后被拉断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可以用于指示断层运动方向。



24

平卧褶皱


褶皱的轴面近于水平,同时也是紧闭褶皱,两翼受到强烈压缩,以致近似平行。



25

布丁的肿缩现象


韧性差异相差较小的岩层形成布丁时,相对强硬层(白色)局部收缩而不断离,而相对软弱层(灰色)在布丁的颈部收缩处形成小型褶皱。



26

古水流的线状构造


河流动力拖拽河床底部岩石运动,留下顺着水流方向长条状凹槽,后来被沉积物充填,形成了线状构造的印模,可以指示水流方向和沉积方向。



27

鱼骨状交错层理


两套交错层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这是水流方向反复动荡形成的典型特征,一般是潮汐成因。上面和下面的平行层理表明了很强的水动力。



28

大型走滑断层


图示为安第斯山脉某处的大型右旋走滑断层,可以清楚看见断层面。



29

挠曲




30

正断层面附近发育的小断裂




31

逆断层拖拽作用




32

现代断层错断未固结碎屑




33

褶皱




34

在磨蚀台上暴露的褶皱




35

石英脉褶皱




36

不同的波长和振幅的两组褶皱




37

两组不同厚度的矿脉褶皱


显示出不同的波长和振幅



38

多组褶皱


厚度与波长的关系



39

片麻岩


厚度与波长的关系



40

碎裂变形带(左,标志层直接错断)

非碎裂变形带(右,标志层发生较大偏移)




41

剪切压实带




42

TOP